第四週默想經文

第十七天(2/29 星期一)

經文 約翰 18:10-11
經文主題 耶穌向父神順服甘願被人逮捕,反思我們對主順服的心態。
反思問題
  1. 猶大領了一大隊人來捉拿耶穌,門徒目睹耶穌與他們的對話,個性急躁的彼得立即拔刀相助,我們對彼得的行動有何回應?若在我們生活範圍中遇到一些非基督徒對我們信仰作出毀謗或傷害我們如何去回應?
  2. 我們曾否因嘗試順服神去愛人而最終令他人對自己產生誤會?我們如何去解決這些誤會?
  3. 耶穌要喝的苦杯是什麼?祂決定要喝這苦杯如何教導我們對神的順服?我們現時有什麼問題挑戰我們對神的順服?

第十八天(3/1 星期二)

經文 馬可 14:55-64
經文主題 耶穌被捕到大祭司的院子裡受審,反思耶穌受苦的心志。
反思問題
  1. 當耶穌在審訊時被人誣告,為何祂一言不答?我們從耶穌的緘默中思想祂的為人?我們可以在這方面中學習些什麼?
  2. 既然猶太人,祭司,文士們恆久地等候基督(彌賽亞)的降臨,當耶穌說祂就是那位要來的基督為何他們仍是不信?我們對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基督(彌賽亞)的信心又如何?
  3. 在猶太人的律法中一個人妄稱自己是神的兒子基督要被判死罪,為可耶穌坦然承認?思想耶穌在面臨死亡時的受苦心志,這心志如何啟發我們為真理而受苦的動力?

第十九天(3/2 星期三)

經文 馬太 26:69-75
經文主題 耶穌在受審時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他痛哭悔改,反思我們在事奉主的路上之掙扎。
反思問題
  1. 耶穌被捉拿帶到大祭司院子里,其他的門徒都逃跑了,只有彼得跟著,我們認為彼得的行動比其他門徒優勝嗎?這行動在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2. 從彼得與大祭司的使女三次對話中為何彼得要與耶穌劃清界線?我們對彼得先前向主的承諾(可 14:30,31)有何質疑?我們有時是否也遇到同樣的情況?
  3. 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就出去痛哭,他為什麼痛哭?這痛哭反映出彼得內心裡些什麼?我們在跟誰主,事奉主的路上流過多少淚?

第二十天(3/3 星期四)

經文 馬太 27:3-8
經文主題 從猶大的後悔,反思我們得救的確據。
反思問題
  1. 為何猶大知道耶穌被定罪后就突然作出後悔的行動?是否耶穌被定罪與猶大出賣主的原意有別?反思我們一時為己的私利而出賣了主,可能做成對己重大的遺憾。
  2. 猶大到祭司和長老面前認罪,將三十塊錢歸還給他們,這顯示出他有悔改,為何他還要自盡(自盡是犯了殺人罪)?究竟他跟隨耶穌三年半之久是否已得重生?反思我們重生的經歷。
  3. 猶大的後悔與彼得的悔改有什麼不同?二人的結局如何?單靠悔改能得救嗎?悔改之後要作什麼才能得救?

第二十一天(3/4 星期五)

經文 路加 23:1-12
經文主題 從祭司長,彼拉多,希律三人的權力角鬥中,反思在我們生活中面對權力的挑戰。
反思問題
  1. 我們如何描述祭司長(路22:66-71),彼拉多,希律三人對耶穌審訊的態度與動機?在我們的生活圈子裡曾否遇到類似這樣的人?我們有什麼領受?
  2. 耶穌受審時祂的回應的態度是有時緘默,有時理直氣壯地回應,我們可否找出其中的分別和原則?這些原則如何能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權力挑戰?
  3. 耶穌基督持有的王權與彼拉多,希律所持有的統治權有何差異?耶穌的王權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是否以主耶穌的主權引以為榮?

第二十二天(3/5 星期六)

經文 馬太 27:15-18
經文主題 彼拉多給群眾一個抉擇釋放巴拉巴或釋放耶穌,反思我們對正義的判決。
反思問題
  1. 彼拉多作為異族的統治者,面對祭司長和猶太群眾的壓力,他對耶穌作出最後的判決是給猶太群眾一個選擇,釋放巴拉巴還是釋放耶穌,我們對彼拉多的提議有什麼意見?他這判決公正嗎?或帶著其他母的?
  2. 彼拉多將耶穌與巴拉巴並列,這顯示出耶穌已被定罪作為釋囚的候選人,我們能體會主那時的心境嗎?為何主認同彼拉多的做法?
  3. 彼拉多原知道他們是因嫉妒而將耶穌帶到他面前,但他卻將耶穌交給群眾去決定,我們認為他的做法高明嗎?我們若遇到類似的情況可否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