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默想經文

第十一天(2/22 星期一)

經文 約翰 14:1-6
經文主題 耶穌向門徒說明祂是通往天堂的開路先鋒,反思我們對通往天堂之路的信心。
反思問題
  1. 逾越節晚餐到最後的時刻若耶穌說祂要受死門徒能接受嗎?因此祂要安撫門徒,祂回到父裡去是作他們也作信徒的開路先鋒,反思主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2. 門徒對主安撫的反應是強差人意。試想他們拋離家園,抱著復興國家民族的心志跟隨主,希望得著理想的回報,現老師要離他們而去,難怪信心動搖。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達不到所要的祈望,是否信心也被動搖?
  3. 多馬對主所說的起了懷疑,亦代表著人完全相信自己的思維架構就難以相信其他道理,門徒的矛盾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在這高度文明知識爆炸的時代,對相信主為人類開闢通往天堂之路的真理又如何?

第十二天(2/23 星期二)

經文 約翰 14:7-12
經文主題 門徒仍對耶穌的神子身份模糊不清,反思我們對認識主真正的身份之深度。
反思問題
  1. 猶太人傳統的信仰是沒有人可以看見神,偉大的摩西只見神的背影,依舊著這信條,門徒聽見耶穌說:“你們若認識(看見)我,也就認識(看見)我的父”,就起了困惑,我們若是當時其中一個門徒同樣有這困惑嗎?現今我們對耶穌擁有神子的身份的認識又如何?
  2. 腓力忍不住就率先發問:“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這表現出門徒在認識主的神子身份是如此膚淺,為何?反思我們在跟隨主,事奉主時有意與無意之間看不見耶穌的神性彰顯在其中。
  3. 耶穌對門徒說他們要作比祂更大的事。這話的含意是指門徒日後在傳福音的範圍上和效果上比主所作的更廣大(太 28:18-20; 徒 2:41)。這應許同樣也可應用在我們身上,反思我們現在傳福音的範圍與果效。

第十三天(2/24 星期三)

經文 約翰 14:21-24
經文主題 耶穌與門徒談論主與他們同在的關係,反思我們信仰的焦點:聽道,明道,與行道。
反思問題
  1. 耶穌說到祂跟門徒的關係是“遵守”(實行祂的教導),“愛我的”(誠心相信祂),這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雙向互動:“本於愛而聽命,以聽命而顯出愛”。我們能否將這生命力的信仰承傳下去?
  2. 繼多馬和腓力之後,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是第三個門徒向耶穌提出疑問;他的疑惑不在乎“遵守”與“愛主”只是對“顯現”有興趣。今天我們是否也對主向我們顯現有興趣?我們認為主該以什麼形式向我們顯現?
  3. 耶穌回答門徒的重點是切實遵行祂的教導,就能實在地經歷到與祂同行在人生路上,也可體驗到主的真實,猶如在生活上遇見祂。同樣地我們若想遇見主每天與祂同行,就要遵行祂的教導,我們願意嗎?

第十四天(2/25 星期四)

經文 路加 22:39-46
經文主題 耶穌被賣的那一夜順服神的禱告,反思我們在危難時的禱告與態度
反思問題
  1. 耶穌在平日常常獨自禱告,為何今次祂帶同門徒一同上橄欖山要求他們與祂一同禱告?耶穌要門徒在祂將要受害之前學習些什麼?這些功課我們也需要學習嗎?
  2. 耶穌幼時已表示祂的生命與生活是遵行父神的心意(路 2:49),今次面對將要接受的苦難祂仍向父神表達完全的信服,這顯出在危難時不會影響祂與父神的關係。我們在危難時是否仍能順服神的旨意和保持與祂有密切的關係?
  3. 耶穌禱告完了,到門徒那裡去,見門徒睡著了,就再次要求他們禱告,免得入了迷惑。面對將要來的苦難是一個試探,驚醒禱告才能勝過試探。我們是否也應常常驚醒禱告,免得陷入魔鬼的試探裡?

第十五天(2/26 星期五)

經文 馬可 14:37-42
經文主題 耶穌在禱告掙扎的時刻仍體恤門徒的軟弱。反思我們禱告時如何常時體貼肉體的軟弱。
反思問題
  1. 耶穌經過一段傾心瀝血的禱告之後,回來見門徒睡著了,耶穌希奇門徒竟然沒有絲毫驚醒,可是祂沒有責罵卻發出勉勵與安慰的說話,反思主對我們禱告軟弱時的憐憫心腸。
  2. 我們對主向門徒說:“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有何體驗?我們怎能勝過這軟弱?(參考羅 7:18-25)
  3. 耶穌三次叮嚀門徒驚醒禱告,但他們都沒有驚醒,沒有禱告,我們對門徒的禱告有什麼評估?這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對我麼在禱告方面有什麼提醒?

第十六天(2/27 星期六)

經文 路加 22:47-48
經文主題 猶大用親嘴來出賣主,反思我們跟隨主的忠心
反思問題
  1. 猶大帶人來捉拿耶穌就應驗了先前主所說的預言“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路 22:21),這顯示出耶穌是歷史的掌權者,也是洞悉人心的主。我們對祂的權能有何回應?
  2. 親嘴是猶大人表示尊敬和親密的習俗,猶大竟然用它作為出賣主的暗號,我們對祂的行動有何評論?反思我們有時在無意或有意中也作出類似的行動?
  3. 跟隨耶穌與出賣耶穌是一線之隔或一念之差,我們如何防止這可怕的行動?